CD Projekt Red 以打造卓越遊戲的實力奠定了業界聲譽。其作品《巫師3》在發售十年後仍被譽為史上最佳角色扮演遊戲之一,而經過大量更新的《電馭叛客2077》則蛻變為細節豐富的開放世界經典。僅憑這些作品,該工作室便以一系列同樣引人入勝的發行陣容,確立了全球遊戲開發領軍地位。但究竟是什麼讓CD Projekt Red的作品如此與眾不同?
雖然多重因素造就了CDPR的精緻遊戲體驗,真正讓其角色扮演遊戲脫穎而出的,是各元素如何無縫結合形成具沉浸感的整體。這種真實性源自動態敘事——故事情節、世界觀與角色會根據玩家決策產生變化。儘管許多工作室採用類似框架,但鮮少能達到CDPR的精準執行力。
「當遊玩其他3A級角色扮演遊戲時,我經常察覺到其開發工具的局限性。」CDPR系列內容策略主管Patrick Mills表示,「你能感受到設計師的願景,同時也明白這些限制並非由於缺乏野心或懈怠,而是工具本身固有的邊界。」

CDPR投入大量資源開發專屬工具,歷經四次迭代打造RED引擎來實現創意願景。這項客製化技術使遊戲系統能相互關聯,讓玩家行為實質影響世界。後續版本甚至允許更冒險的任務設計——《巫師3》調查-戰鬥-對話的三元結構,在《電馭叛客2077》擴展至包含駭客、潛行,以及受生存恐怖啟發的《自由幻局》終章。
「對我們的大型角色扮演遊戲而言,多樣性不只是優點——更是必需品。」關卡設計主管Miles Tost解釋,「若缺乏新穎機制與系統靈活性,即便敘事出色玩家仍會失去興趣。」
此理念延伸至敘事層面。CDPR的任務避免可預測結果——即使是看似簡單的任務也會進行「破壞性測試」,讓測試員嘗試所有可能解法。這些數據能精煉任務設計以適應玩家突發行為,創造出自然流淌的因果效應。
雖然角色構築影響《電馭叛客》玩法,但CDPR最擅長的是具深遠影響的敘事選擇。不同於道德二元論,其困境呈現複雜權衡與延遲後果——無論是決定《巫師2》的政治命運,或在《自由幻局》的Songbird與Reed間抉擇。這些決策之所以引人共鳴,在於事前已細心鋪陳背景脈絡。

「我們希望玩家感受到選擇的份量——即使結果苦樂參半。」《巫師4》導演Sebastian Kalemba說明。這種堅持有時需結構調整;《電馭叛客》初期較隱晦的因果聯繫,在發現玩家難以察覺夜城複雜環境中的關聯後,於《自由幻局》中被強化。
然而要實現真正深刻的選擇,執行與設計同等重要。「編劇需透過對話引發情感,動畫師與攝影指導則要強力呈現這些時刻。」任務設計師Paweł Gąska指出。個人利害關係能將理論困境轉化為揪心抉擇——這正是CDPR應用於角色刻劃的原則。

隨著CDPR為《巫師4》轉用虛幻引擎5,團隊需在野心與技術現實間取得平衡。「資料片開發通常比本體遊戲順利,因為核心問題已解決。」Tost指出。挑戰在於更早釐清方向並掌握新工具——這過程需要與Epic Games密切合作。
「玩家自主性仍是我們的核心方針。」Kalemba強調,「我們目標是提供更深層的角色扮演工具——包含敘事與機制層面——讓玩家真正形塑自己的體驗。」要超越《巫師3》的傳奇並不容易,但若從《自由幻局》成功扭轉《電馭叛客》發行困境來看,CDPR仍堅守著創造深刻抉擇的承諾。